8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29所职业院校的“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名师名匠团队培育项目”32名教师来我校考察交流。名师名匠团队培育项目旨在培养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名师名匠,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建立推荐、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夯实教师人才队伍支撑。学校信息工程学院、粮油食品学院、党委(学校)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及老师参加座谈研讨。
活动伊始,信息工程学院高晓燕从徐永龙技能大师技能传承、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在技能传承方面,工作室采用“师徒制”和“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新成员进入工作室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指导,导师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学员快速成长。同时,工作室安排学员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使其在实践中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在技术创新上,工作室紧跟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粮油食品学院黄聪聪就黄河流域粮食安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工作室以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和可持续性为使命,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示范引领确保黄河流域的粮食安全;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助力产业发展;通过建设示范基地、成立合作组织、推动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发展。下一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黄河流域的粮食产业发展提交商务答卷。
教师发展中心闫玉华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组织架构、管理办法、工作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高标准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方面出台的制度和管理举措,列举了打造高技能人才、推进科教融汇、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重点介绍了学校实施的分层分类师资培养策略和以教学能力比赛为驱动力的教学创新实践。
本次座谈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加深了我校与内蒙古自治区各职业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以本次交流座谈为契机,接续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