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把“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做为自己人生信条,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践行为人师表。
雕琢技艺,用“一缸水”换学生成长成才
“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2010年,28岁的王莹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到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一干就是12年。
12年,她无私奉献芳华;12年,她豪情挥洒青春。12年,在职业教育的路上,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坚守执着、精益求精、专业专注。
王莹莹始终认为,育人先育己。身为老师,若想教好学生自己必须具备过硬本领,必须给学生做好示范。为了锤炼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她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心扑在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学习上。
刚踏入职教行业时,身为新人的她并没有慌乱,而是扑下身子从实践着手,积累经验。她认识到任教课程的特殊性,课程标准必须和行业标准紧密结合,需掌握设计最前沿的信息,所以每个寒暑假她都是牺牲个人时间去企业锻炼、实践。她认真求学的态度感染了公司同事,得到了装饰行业资深设计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是她的幸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推行项目化教学与学业报告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在2021年10月,她主编的教材《室内软装饰》被评为普通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她带过两届装潢艺术设计学生,朝夕相处,她的学生中有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的;有在室内设计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的;有自主创业的,有考入本科院校的;有在威海乳山市下初镇担任扶贫专干的。从业十余载,她以丹心映初心、以拼命赴使命,以爱心融真情、以细心化微行,如匠人一般,在职业教育行业精雕细琢,呕心沥血为职业学子领航,在行动中闪耀灼灼芳华,于坚守中铸就无悔匠心。
她说:“我们想要教好学生,首先得自己本领够硬,实践经验够丰富,胆子够大,唯有我们好了,学生才能好。” 苦点累点对她来讲都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财富。从业12年来,她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态,以苦作舟,奋楫学海,多学一点,深学一层,用“一缸水”换来学生的成长成才。
以爱耕耘,用“一份情”换学生笑容绽放
教育工作中有了爱便有了关心,有了爱便有了赤诚,有了爱便有了负责。在王莹莹看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不过是爱的箴言,爱就是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爱”一直是她的信仰。
她是学生眼中最温暖的亲人。
“王老师既像我们的姐姐,又如我们的朋友,给我们关怀和鼓励,倾听我们的声音,陪伴我们成长。”每到节日,尤其是教师节,她都会接到毕业生们的祝福电话,手机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祝福语。
“教育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对学生好,学生自然也会信赖我们,靠近我们。”在王莹莹看来,教师与学生就像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她给学生多少温暖,学生也会带给她多少感动。学生们对她心心念念,是因为他们记得老师的好。
在王莹莹心里,学生就像是她自己的孩子,每一位学生她都视如己出,真心以待。端午中秋,孩子们不回家,她会准备粽子、鸡蛋、月饼等给孩子们送到寝室,陪他们一块儿过节,抚慰他们思念的心情……她用爱温暖着学生,也陪伴着学生。
“身为教师,首先得做好自己,然后才能给学生做引导。”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待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的王莹莹带出来的学生,也都十分优秀,她所带的15级装潢艺术设计1班班风正、学风好,人人上进好学,人人勇于拼搏。如2015级装潢艺术设计毕业生王启峰,曾任班长、校学生会主席,是王莹莹的得意门生。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门门功课优异,也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化年轻力量为贡献社会的行动。毕业后他担任威海乳山市下初镇担任扶贫专干,每日奔波于进村入户的日常工作当中,虽然工作压力繁重,但他能够一直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谨记初心,竭尽所能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各种问题,确保上级扶贫政策能在每一个贫困户中得到实施。他说“王老师是我的榜样,她那么积极、上进、优秀,我想要向她学习。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也不能落后。”
著名教育家巴特曾经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王莹莹用一颗真心,一份爱意,呵护着自己的学生,她带的第一届学生在毕业时留言说:“敬爱的王老师,青春路上有你相伴,才有温暖。”
演绎拼搏,用“一颗心”换学生大道通途
在学生、同事与领导的眼中,王莹莹工作起来,冲得上也豁得出。因为她始终不忘初心,所以一往无前。
2013年学校首次迎来名校建设,作为专业课教师又兼班主任的她身感责任重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是迎评重点专业,王莹莹始终保持一种自强自律、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怀有身孕时也坚持投入到繁杂的工作中去,主动帮忙制作宣传展板,思考如何将文件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名校办分配的每一个任务都百分之百积极应对,用心去做,提前完成。为了迎评工作那段时间真是拼了,准备各种迎评材料、师资材料,经过两年多的奋战,终于圆满完成名校迎评工作。
2014年11月王莹莹参加了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在家人帮忙照看孩子的情况下,到了苏州,学习一个半月。报到学习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将学员安排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设计方案。班级中有一个孕妇,部分学员都不愿意和她一组,担心她不能做方案、不能劳累而耽误设计方案的按时提交。她主动提出与孕妇一组,组内有两个非设计专业的教师,一个妻子马上生产的男教师,一个年长的老师,可谓是“老弱病残”,在这种情况下,她成了设计主力,事事做在前面,全组后期做方案几乎每天都做到凌晨,她考虑帮助组内的孕妇完成一些任务,最晚一次她坚持到凌晨三点半,学习归来王莹莹拿出了别人出去学习都没有的成果,一本厚厚的学业报告书,她说这就是她最大的收获。
王莹莹的初心很简单,把自己作为桥梁搭建起学子通往似锦前程的通途大道,为了兑现这份初心,多年来,她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凡事先考虑学子,凡事以提升学子能力为前提。
为了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她带领团队筹建工作室,让学生在工作室参与真实的项目实践。她带领教研室产教融合,把目前最前沿的数字软装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进入专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专业和行业完美结合。
在工作室里,她一人身兼多职,一人承受许多重担,既是传道授业的引路人,也是设计师;曾在没有原始建筑图纸的情况下,她带着学生,实地测量,绘图、粘贴、刷漆、裱糊,制作家具,历时1个月完成工作室的装饰施工。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学生与企业合作相继完成了华科光学办公空间、龙湖紫云台等实体项目概念设计方案。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依托设计工作室,切实推动创意设计大赛落到实处。是她用一腔热爱,一颗真心,一份执着,提前把职场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和职场零距离。
坚守教育为师初心,当回拼命三郎又如何。她正是凭借着对初心的执着坚守,凭借着豁出去的劲儿,在教育路上留下了一串又一串闪光的足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在实体上作支撑,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作为职业教育人,王莹莹老师用渗透在骨子里的责任,坚守育人初心,以爱做笔,化情为砚,奋斗为基,拼搏无悔,为学子们点一盏梦想的灯,织一张梦想的网,倾心守护,静待花开。这就是她—王莹莹,一名愿意为职业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