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精通、教学能力强的“学高”之师,成为热爱教育、发挥传帮带作用的“身正”之范。
潜心钻研,提升业务水平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对教师职业充满着热情和热爱。对于教书育人工作认真负责,无论分配担任哪门课程,我都能欣然接受,先后讲授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粮油食品化学》,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粮油检验》和《淀粉化学》等。每一门课程我都能根据教学需要,认真钻研、刻苦学习、积极准备、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承担不熟悉的课程时,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准备一桶水,我利用业余时间上网自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查阅相关书籍及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勇于承担教学任务,使我很快成为教研室里上课门数最多的人,最多时周课时22节,这虽然提高了我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为我能够成为一名业务精湛的专业课教师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课程平台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自从化学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后,学生入学后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我通过课堂提问、问题讨论、批改作业、课下交谈来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及模型教学、课堂实训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学中设置课后探究环节,通过设置问题,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调研,自主研究问题考虑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创新意识,达到自动提升的目的;对于学习基础不足的学生,课堂上通过生动的比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其理解课堂内容,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课后常进行思想交流,通过与学生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潜能。
粮油食品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行业相关工作,要有精、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恪尽职守、刻苦钻研的精神,我通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注意为学生树立起终生学习、严谨细致、甘于奉献的榜样。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开学的脚步,我首先行动起来,全副武装、充实自己,以保证每一位同学能够顺利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课堂上将与疫情有关的化学防护知识贯穿到教学内容中,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从教以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其中核心论文1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主编校本教材1部,主持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4项,参与发明专利2项。
积极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课余时间我积极参与了教学改革研究和课程建设,多次参加校内外专家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参与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食品抽样处理与留样评估》课程建设,主持院级开发课程《分析化学》,主讲《粮油检验》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参与省级教改课题3项,主持院级教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参与院级教改课题3项;参与完成的“基于‘产教融合、标准引领’的粮食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全国粮食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获院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2010年获院级教学质量奖,2017年获院级信息化大赛三等奖,2018年获院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9年通过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获评院级优秀课堂;2019年评为院级最美教师、骨干教师,2020年9月被评为烟台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2020年我参与的《浓浓酒香 滴滴品质——酒的检验》获得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并被推荐代表山东省参加国赛,惊喜来的那么突然,但兴奋劲只持续了半天,我就意识到要想在国赛中获奖,必须拿出更好的作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与团队成员紧急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连续出差九天,在火车上、饭桌上、睡觉前,脑子里想的都是大赛,有时实在是没有好思路了,放松时看见有品酒的节目,接着又立马转到大赛的讨论中,探讨借鉴思路,教学设计和讲稿每天都在改,文件夹里累积了几十个版本。备赛国赛期间恰逢十一假期,白加黑、五加二,我没有休息过一天陪孩子,奋斗到半夜是常事,回到家已是夜深人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比赛结束后我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优秀选手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通过比赛向优秀看齐,思考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
刻苦训练,强化双师技能
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讲课之外,还要有过硬的实操技能水平。2012年,我参加化学检验工技师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化学检验工二级技师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次举办“工业分析检验”赛项的比赛,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个比赛,与那些多次参加国赛获奖的老牌化工院校相比,我们简直就是“小白”。对于我们粮食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相比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学生的化学知识少而浅,比赛用的仪器设备也不具备,比赛经验更是零。我通过多方渠道获知比赛内容和所需仪器设备等信息,在怀孕即将生产的情况下,每天在实验楼从一楼到五楼爬上爬下,完成了大赛所用试剂耗材、仪器、设备、仿真软件的购置和安装,从零基础到初步组建备赛团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艰辛。每次比赛前我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比赛评分要点、监督学生训练并查找误差产生原因。2014-2016年,我指导学生参加该项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个人获优秀指导教师。
在指导学生训练提高技能的同时,我也没有放松对自己技能水平的要求。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开设教师组比赛,比赛内容除了与学生比赛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项一样外,还多了一项“教学设计”。备赛训练时,我正担任大三学生的班主任,学生临近实习有较多事情需要处理,包括联系企业参加招聘会,指导学生找工作,回答学生实习咨询,收缴学生实习申请、安全承诺书等实习材料,确认每个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实习去向并签字同意等,电话和信息不断,我只能让学生到实验室,边做实验边跟他们谈心,对就业和升学困惑提出建议,同时作为教研室主任,我还有日常教研室工作需要处理,每天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之后还要加班加点,复习理论知识,练习实操技能,打磨说课展示,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到实验室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经过近1个多月的刻苦训练,我克服我校参加化工类专业比赛的劣势,在多个参赛选手自带进口精密玻璃仪器的情况下,利用自带的国产玻璃仪器,从容应对,获得省赛个人二等奖。
关爱学生,担好育人使命
入校以来我先后担任过3届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高考中失利,在进学校时沮丧和泄气的情绪比较重,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入学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都处在一个身心剧变的青春期,具有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情绪多变、心理脆弱等特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给予他们爱、尊重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现状,付出百分百的真诚和耐心,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倾诉,关于学习、生活乃至情感。一名学生因为家庭困难,家长不同意其上学,不给她交学费,第一年的学费是自己高考后打工挣得,后面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着落,情绪非常低落,甚至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新生刚入学时我就为她申请了绿色通道,并且安慰她可以加入贫困生困难库,通过获得国家助学金等方法帮助她完成学业,另外帮她积极申请勤工助学岗位,解决生活费问题,及时跟家长沟通,缓解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且利用晚自习值班时间,定期了解她的思想动态,通过闲聊来疏导她的情绪,同时也把退学可能给她带来的影响逐条列出来,权衡利弊,通过不懈努力,该同学放弃了退学的想法,与家长关系缓和,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还有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两次阑尾炎,第一次发生在深夜,我帮助联系120将她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并自带礼品去探望,安慰她好好休息治病,有任何问题找老师帮忙,第二次学生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由于家长离得远,没有到医院来照顾,我再次利用课余时间去探望她,缓解她的紧张情绪,与她谈心谈就业,学生与家长都非常感动。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抛弃、不放弃,和学生们建立友谊和亲情,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甘于奉献,发挥表率作用
作为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勇挑重担、努力前行,积极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执笔山东省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该标准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有效地推动了该专业的建设和课程改革。另外,作为骨干成员,我参与了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高水平专业群申报、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封闭写材料,不计个人得失,顾不上家里老小,连续加班两个周,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高水平专业群获批省里3000万资金支持,为粮油食品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来,我扎根专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深入社区为市民免费进行粮油检验并科普粮食安全知识;分别到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烟台粮油质检中心顶岗实践锻炼,从事粮油品质检验及粮油食品卫生指标监测等工作;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践锻炼,参与面向世界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编制发布工作。
一路走来,三尺讲台上有泪有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藏于心间,在默默奉献、快乐付出的细微之处凸显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