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苹苹,女,现年44岁,副教授,中共党员,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副主任,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该同志入校14年来,以生为本,扎根教育,立德树人,呈现出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充分发挥冲锋在先、拼搏创新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党建引领,高标准助推创新
李老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党建引领教学,着力提升教工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18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申报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李老师负责食品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潜心研究高职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了解职教动态,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李老师先后担任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食品发酵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作为联系人申请我校成功加入中国食品药品职教联盟和全国精准营养与果蔬加工联盟,并常期担任烟台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李老师积极投入到标准制订工作中,2017年参与教育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标准的调研工作;2018年担任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标准专家组成员,承担部分高校调研、企业调研和标准修制订工作;2019年联合主持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标准,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组建专家团队,制订工作方案,确定学校、企业、学生三份调研表格,并以信息化技术支撑,线上线上同步开展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在重庆项目推进会上得到专家认可,经过三改其稿,即将成书出版,实训标准也完成初稿,进入评审阶段。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2014年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李老师带领老师们一起学习探索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撰写工作方案,2017年成功立项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作为主要参与人,组建了学徒制班级,聘请企业导师,举行开班仪式,进一步调整修订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企业课程和实施细则,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徒制开展卓有成效。李老师主持的基于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的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政府引导、行校企共建高职多元化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项,得到专家认可和好评。2018年我校成功立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同年,李老师组织团队顺利通过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验收,使食品工程系再添一“国”字号成果;作为主要成员,启动了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订工作,李老师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潜心教育教学。2015年作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负责人,组织撰写专业建设方案并深入实施,经常加班加点。作为近40岁的高龄二胎妈妈,与同事们一起,寒假一直工作到大年二十六,每天中午以统一的盒饭为餐。2016年5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加省名校验收组答辩,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再次精心核对汇报材料,把自己关进房间,对着手机的时间,一遍遍校正字句,调整速度,直至深夜;第二天中午放弃午休,与同事们再次集中在一起,反复推敲,下午顺利通过专家组答辩。答辩结束后,专家才发现宽大衣服掩盖下的李老师是个孕妇,由衷对李老师的敬业和专业表示赞扬和肯定,李老师骄傲地笑着说:“我这也是个名校宝宝呢!”。
二、精耕课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李老师醉心教学一线,以学生为本,以课程为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教授《果蔬加工基础与技能实训》课程时,充分利用自己在食品企业的人脉和经验,以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技能,主持并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在教授《营养与配餐》课程时,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契机,进行了整体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推翻传统的教材书上的框架,以真实岗位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一个大项目三个子项目,设计面向课上教学、课后作业、课余兴趣的三个平行项目,实施基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考核。作为学校第一批参加职教测评的老师,得到了培训学校宁波职院专家们的好评,顺利通过测评并获得唯一的优秀。将课程设计落实于教学过程中,总结做法并分享给系内外老师。2018年,以《食来孕转-孕妇营养食谱的编制》为题,组织团队参加省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二等奖,并2019年担任省教学能力大赛网评专家,担任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评奖评审专家。2018年,主持营养类课程试题库项目,组织校内外教学团队为《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与配餐》《食品营养与健康》三门课程编写5000道试题,组成试题库。同年,参与国家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营养配餐》课程建设。
在教授《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时,采用案例化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在疫情防控开展网络教学时,因事而化,借助疫情防控之“事”,分享专家钟南山的营养早餐,推荐范志红老师的营养推文,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疫情防控期间的合理膳食指导材料,以QQ空间、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分享给大家,从而将营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程因势而新,根据疫情防控之“势”,讲好钟南山耄耋之年毅然逆行抗疫、张定宇身患绝症依然冲在抗疫第一线、我校2017届学生宋祥腾“疫”往无前奔赴湖北、我校教师捐款抗“疫”志愿服务等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学生将防疫营养知识分享给家人和社会,启动营养宣教,担当起“健康中国,有你有我”的责任。并以《营养助力,“疫”路同行》为题,申报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李老师主持《食品营养与卫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动画、微课、视频、企业案例、电子挂图、音频等资源近千条,参评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列首位,推荐申报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食品行指委课题: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研究-以《食品营养学基础》教材为例,2019年顺利结题,教材已通过化学工业出版社审核。这也是继李老师主编的《公共营养学实务》《食品营养与卫生项目化教学》之后的第三本教材。并先后荣获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同年,李老师组织团队,主持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抽样处理与样品评估》课程。
李老师在精耕自己的教学课程的同时,非常注重年青教师队伍的培养。2019年食品系老师备战教学能力大赛时,李老师将自己2018年参赛的所有材料主动打包发给参赛老师,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应注意细节一一告知;产品视频一稿出来后,已是暑假,连夜观看并一一提出自己认为有待改进的建议,并于第二天放弃休息时间,到办公室与参赛老师们一起,对着视频逐个推敲细节,由八点到十二点,不同意见的争论声、统一共识的欢笑声,在办公楼的四层上空不断回响。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作品最终荣获省赛二等奖。作为系部的兼职督导,李老师听过所有新老师的课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个别问题较多的老师,实行持续跟进。
李老师主持《食品营养与卫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动画、微课、视频、企业案例、电子挂图、音频等资源近千条,参评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列首位,推荐申报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以此为基础,主持食品行指委课题: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研究-以《食品营养学基础》教材为例,2019年顺利结题,教材已通过化学工业出版社审核。这也是继李老师主编的《公共营养学实务》《食品营养与卫生项目化教学》之后的第三本教材。并先后荣获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同年,李老师组织团队,主持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抽样处理与样品评估》课程。
三、育人为本,砥砺前行
育人重在育品。高职教育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让越来越多高素质、高能力、德才兼备的人涌现出来,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李老师始终坚守的教育初心。
李老师非常注重年青教师队伍的引导和培养。2019年食品系老师备战教学能力大赛时,李老师将自己2018年参赛的所有材料主动打包发给参赛老师,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应注意细节一一告知;产品视频一稿出来后,已是暑假,连夜观看并一一提出自己认为有待改进的建议,并于第二天放弃休息时间,到办公室与参赛老师们一起,对着视频逐个推敲细节,由八点到十二点,不同意见的争论声、统一共识的欢笑声,在办公楼的四层上空不断回响。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作品最终荣获省赛二等奖。作为系部的兼职督导,李老师听过所有新老师的课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个别问题较多的老师,实行持续跟进。
李老师14年的执教生涯,以生为本,争做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李老师注意学情分析并落在实处,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男生、女生之别,也有单招生、统招生的区别,还有文科生、理科生的差异,更有外向的、内向的、积极的、茫然的、无所谓的等等不同心态。李老师根据学情分析,有针对性进行分层次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上课时经常走下讲台,随时关注学生,多种形式互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疫情防控期间,李老师作为志愿者,走上街头,共同维护城市文明。并在课堂上分享照片,引导同学们的青年担当。
每年新生入学季,总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对学校的不熟悉,对所学专业的不了解,对师生的不认识而产生畏难甚至于退学的念头,担任新生接待工作的李老师,总是耐心地请学生和家长坐下来,从人生发展、未来就业、学校现状、专业特点等多角度进行详细说明,微笑的态度,细心的解释,总能使家长和学生静下心来,接受、向往并慢慢热爱上美丽的大商务。有位女同学因为心理问题,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家长是位单亲母亲,再婚后又育有双胞胎,得知孩子情况后,心急万分,在办公室里忍不住泪流满面。负责教学工作的李老师联合负责学生管理的副主任和学生班主任,大家一起来想办法,通过与学生面谈、请舍长协助、班主任个别照顾、家长陪读等多种方式,使孩子安然度过这一心坎。家长们信任这样的老师,感慨地说:幸亏我们家孩子遇到这么负责的老师,把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我们很放心!李老师学生教学测评先后三次获得满分。